中国共产党的
“十万个为什么”
1921——2021
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
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,百年征程波澜壮阔,百年初心历久弥坚。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,百年大党正青春。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深处,从细节中求解这个百年大党的“成长密码”吧~
毛泽东为什么对一根普通竹拐杖视若珍宝?
众所周知,毛泽东登山,哪怕山陡路远也绝不肯坐轿乘竿,宁可自己拄着拐杖徒步而上。他用过许多拐杖,尤其喜爱其中的一根竹拐杖,这是为什么呢?
是因为取材珍贵用料稀有吗?是因为做工精美巧夺天工吗?是因为出自名家巨匠之手吗?
答案都是否定的。
故事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,当时毛泽东在杭州登丁家山,随行人员没有带拐杖,就到附近农家砍了一根竹子,简单处理了一下给他当作拐杖用。
登山途中,毛泽东郑重地问工作人员砍人家竹子有没有付钱?得知老乡虽不收钱,但工作人员还是坚持付了钱后,毛泽东很高兴,赞扬工作人员做得对。
大家没有料到的是,毛泽东会对这样一根平平无奇甚至略显“简陋”的竹拐杖喜爱有加,使用后特意叮嘱工作人员不要丢掉,要带回北京去。
后来,这根从野外带回的竹拐杖一直陪着他,或是在中南海散步,或是重返革命老区,或是外出视察……
1965年,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,到长沙与毛泽东会面。一天散步时,胡志明突然向毛泽东提出交换拐杖,以资纪念。毛泽东看了看胡志明手中精致的拐杖,扬起自己手中的竹拐杖,说对方的拐杖“太漂亮了”,委婉而风趣地拒绝了。
喜爱精美之器本是人之常情,毛泽东为何宁可使用粗陋之物呢?表面上看,毛泽东珍视的是一根普通的竹拐杖,实则他真正视若珍宝的是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和传统。哪怕是细微小事,他也绝不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
在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内,还可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诸多粗糙简陋的用品。单腿的眼镜、拼接缝补的旧衣、老旧的书箱等等,都和这根竹拐杖一样,诉说着他是如何一生拒奢侈崇俭朴,如何时刻不忘艰苦朴素的。
正如古人所说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品读党史点滴,追忆先辈足迹,会发现不仅仅有毛泽东的拐杖,还有周恩来的睡衣、朱德的菜地、彭德怀的背心,一件件“小事”都折射着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值得学习和传承的优良作风,更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面可以明得失知事理的镜子。
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对中青年干部强调,现在,我们生活条件好了,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,必须坚持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,坚持厉行节约、勤俭办一切事情。
的确,面对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观,年轻一代更需要深思和警惕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言犹在耳,不忘初心与使命的忠告声声入心。惟有时刻不忘艰苦朴素,方能不受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诱惑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,接好手中的接力棒。